在近期微博热搜榜单中,出现了“孔乙己文学”的热词,配有导语为“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的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这一话题很快便引发了网友的积极留言讨论互动,部分主持人、大V也纷纷转发表达自己的想法。
观点一
“长衫”应是腾飞的翅膀,而非枷锁
“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这个梗,源自鲁迅先生的作品《孔乙己》中的一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书中孔乙己是一个落魄的读书人,熟读四书五经想要考取功名,却未如愿。但心气高傲,满嘴之乎者也,身披读书人的象征长衫,却因为坐着喝酒要有其他消费,所以只能站着喝酒,即便如此,也放不下读书人的身段去谋生,不屑于做一个短衣帮,只能做一些“窃”事来混日子。
有的人认为,现实生活中,年轻人的身上也有着不少“长衫”的缩影,比如学历、社会地位、头衔等。
实际上,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反映了很多人在就业过程中出现“期望匹配不上现实”的困境,陷入了精神内耗,也是一些年轻人的焦虑无奈的一个象征,这是一个现阶段很现实的问题。
“长衫”脱不下,原因是复杂的。比如大部分年轻人从小被教育要“出人头地”、被逼着一路“抢跑”,长大后又被架在学历高台上、活在家长期待中,不被允许摔倒,更不被允许平凡。不过也要知道,发挥自身价值比工作的城市、岗位和头衔更加意义深远。换而言之,“长衫”应该是年轻人腾飞的翅膀,而不应成为枷锁。
观点二
“长衫”的真正价值在于活学活用
在知乎上,一名网友剖析了“孔乙己文学”。他指出,孔乙己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却无法将他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他不愿从事体力劳动,也不愿从事有损学者身份的工作。这种态度导致了他的悲剧。
他认为,孔乙己的故事强调了不仅拥有学历的重要性,而且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活动的重要性。
学历一直被视为个人专业和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学历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一个人取得高分或找到好工作的能力上。相反,学历的真正价值在于发掘自己的潜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孔乙己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孔乙己是个书生,他之所以陷入人生困境,并不是因为他读过书,而是因为他无法放下书生的架子,不愿意通过从事体力劳动来改变自己的处境。
在这一观点看来,年轻是否能够“脱下长衫”的关键,在于是否能理解学历真正的价值。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代表学者气质的长衫不应被视为成功的象征,而应被视为帮助个人充分发挥潜力的工具。
观点三
不能让年轻人对读书丧失信心
孔乙己的长衫,以不曾想象的方式“出圈”。它像一个无法触碰又隐隐作痛的伤口,刺激着找不到理想工作的迷茫群体的心。
有观点指出,认为大学生好面子不愿意脱下心中的长衫,这是很大的误解。讨论这个话题前,必须先谈谈当下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氛围。据国家统计局,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1%、4.8%。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大是事实。
宏观的大形势,落到这批年轻人身上,就是求职难的现状。在这一就业背景下,其实很多大学生并不在乎工作辛苦,也愿意加班,但是即便他们愿意从事体力工作,也会面临很大竞争。
有媒体评论,“平心而论,我们无法去居高临下地质问为何发出如此感叹,也难以感同身受地体会这种痛苦,但我们都应该去理解这种困境。”“孔乙己文学”暴露的年轻人就业焦虑值得关注。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推动创新发展的时代,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年轻人对读书失去信心。
鼓励大学生脱下思想禁锢的“长衫”,更要反思社会是否提供了公平宽容的就业环境。“建议适度延长保留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将年龄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引导高校毕业生加入高素质农民队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为青年就业出谋划策。打通依靠知识上升的渠道,让就业政策与现实需求相吻合,引导高校毕业生更好学以致用、人岗适配,合力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社会,才能让年轻人走出“长衫困境”、活出自己的精彩。
并且无论如何,如果真有人心中还记着“长衫”,在“站着喝酒”的时候,还能想着一些体面,学以致用,这不是什么坏事。
观点四
不应一味鼓励年轻人“降维”就业
“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的热度,也被官媒关注到了。3月16日,央视网发布了一篇相关评论文章,写道:“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并以两位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为例(一个毕业5年,存款5000,一个中传硕士,在火锅店做保洁),呼吁高学历年轻人不要“给自己设置条条框框,让学历成为束缚手脚的“长衫”。
文章的主旨是好的,提出鼓励和希望,称“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但有网友提出了反对意见。
“脱掉长衫”绝不是让十几年寒窗苦读的高学历人群去打螺丝送外卖。不可否认,确实有部分大学生存在这种情况,然而去做重复劳动、不太用动脑子的工作,背后到底有多少缺点,这些话其实年轻人心里也有数。
“老实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很难毫无芥蒂地去从事一些完全不需要思考的体力劳动。”有网友评论指出,因为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他们开拓了眼界,提高了涵养,最后都内化成了能力。
因此持这一观点的网友认为,不应盲目鼓励高学历人群从事体力劳动,社会应该关注的重点是,如何为有能力的求职者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职业,都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职业发展。
90后观点
困住年轻人的不是“孔乙己的长衫”
万般皆无名利真,百无一用是书生。年轻人们从孔乙己身上看到了自己,联想到了求职立业的艰难,以及不甘于委曲低就的惆怅,遂纷纷以“当代孔乙己”自嘲自比。
经笔者粗略统计,跟帖“孔乙己文学”的网友大多为中青年群体,接受过高等教育,可能正处于完成学业或求职、工作的状态。而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表示,在结束学业求职过程中,他们看到了月亮和六便士之间的残酷现实,从而陷入了自我怀疑和纠结的漩涡。
作为年轻人,笔者想,我们需要在内卷化的竞争生活中,时常停下来歇一歇,用片刻的小憩来给自己回回血,不要忽略人作为生灵一粟独有的思维火花和生活本身给予的馈赠。同时,在行业逐渐饱和、发展空间日趋渐满的今天,更要时刻琢磨自己前进的方向,调整旗帜的方向——有时习惯了“红海”火拼,却忘记了大片的“蓝海”无人开拓。
而对社会而言,要做的,并不是用“玻璃心”“狂妄被打脸”这些粗暴的字眼,给当下正被现状所困扰并苦苦挣扎的年轻人贴上有颜色的标签,而是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内心关怀和照顾。政府出台更多社会保障和结构性政策,企业要设置合理的用人制度,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打通人才流动的空间,才能更好地防止阶层固化——将结冰停滞的冰潭融化为源源不断的活水。
“脱不下的长衫,放不下的笔杆”,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并不是孔乙己般地固执和麻木,而是与命运斗争中的倔强和不屈。
70后观点
要充分理解年轻人自嘲背后的关切
“孔乙己文学”走红,笔者以为这又是年轻人的一次自嘲,就像之前说“躺平”一样。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委员就表示,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所以如今在谈论起“孔乙己文学”时,当有年轻人表示“学历是我下不了的高台”时,如果仔细观察了解会发现,现实中脚踏实地就业的年轻人更多。
过去几年,面对疫情的反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就业形势不太乐观等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躺平”到“孔乙己文学”成为年轻人的热词。全社会既要理解年轻人的这种幽默,也应真正了解他们的关切。
一方面,希望年轻人要有“先干起来”、“先锻炼起来”的踏实作风,不“等靠要”。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靠年轻人降低就业预期,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对于奋斗过程中的受挫感、无力感,社会各个层面要及时关注、充分理解,通过实打实地解决求学、就业、婚育、买房等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帮助他们坚定发展信心、消除精神内耗。
本财经资讯由乌暗财经网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乌暗财经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