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6月底,推特上有说法称,据《环球时报》报道,“俄罗斯发生政变,现年71岁的总统普京,因为在俄乌战争中的失利,被俄罗斯反对派以及国家杜马宣布逮捕”, 并附上了一张普京被逮捕的图片。
网传说法截图
经过查核,我们确认这是一条虚假信息:首先,《环球时报》没有报道过这样的消息,在俄语新闻网站上也无法找到相关证据。
其次,相关图片早在今年3月就已经以视频截图的形式出现,图片下方的水印显示其疑似来自抖音账户@plisa在3月21日发布的组图,后被@mr._valodya等抖音账户转发。《今日美国》在3月29日报道称,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苏夫拉曼尼(V.S. Subrahmani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奥布莱恩(James O'Brien)等分析认为,这张声称普京被捕的图片可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中的许多细节不符合现实条件,如普京穿着西装的片段显示他的西装和手的光线不一致,且包含相关图片的视频存在“大量压缩伪影”。
进一步核查发现,俄罗斯总统府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3月28日,普京与俄罗斯萨马拉州州长德米特里·阿扎罗夫举行了工作会议。因此,称普京被捕的说法并不属实。
俄总统府网站信息显示,普京在3月28日与萨马拉州州长阿扎罗夫举行了工作会议。
类似的以文字与图片说明结合出现的虚假信息在社交平台上数不胜数,要想破解它们也并非难事。“澎湃明查”此前曾在工具箱栏目介绍过诸多核查图片或视频内容的工具。
问题在于,人类核查员从监测、发现到核查、撰稿所需的时间,往往要远超虚假信息产出的时间。2021年,美国杜克大学“报道者”实验室在第八届全球事实核查大会(Global Fact 8)上指出:一则假消息出现在社交平台,到被人类核查员证伪并撰写报道,平均需要近4天时间。但制造一则虚假信息所需的时间成本却远低于此。
就在我们打算针对“普京被捕”的虚假信息撰写核查报道的时候,一个念头闪过了明查员的脑海:
诸如此类核查思路相对清晰、核查过程相对简单的核查报道,是否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快速成稿呢?
在人力不能及时,生成式AI能否帮助事实核查员写稿,提高事实核查报道的生产效率呢?
围绕“普京被捕”的虚假信息,“澎湃明查”进行了一次测试。借助ForeFront网站提供的接口,我们使用GPT-3.5和GPT-4模型分别生成了一篇核查报道。
以下是由AI创作的事实核查稿件。
明查
GPT-3.5
【声明】
根据推特上的声明,最新消息称俄罗斯发生政变。声明声称,现年71岁的总统普京因在俄乌战争中的失利而被俄罗斯反对派以及国家杜马宣布逮捕。声明还附上了一张显示普京被逮捕的图片。
【事实核查】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环球时报没有报道过有关俄罗斯发生政变以及普京被逮捕的消息。在俄语新闻网站上也没有找到相关的文章。
此外,相关图片早在今年3月就已经以视频截图的形式出现。根据图片下方的水印显示,这些图片疑似来自抖音账户@plisa在3月21日发布的组图,并被其他抖音账户如@mr._valodya转发。
根据《今日美国》的报道,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苏夫拉曼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奥布莱恩等专家分析认为,声称普京被捕的图片可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他们指出,这些图片中的许多细节不符合现实条件,例如普京穿着西装的片段显示他的西装和手的光线不一致。此外,包含相关图片的视频存在“大量压缩伪影”。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俄罗斯总统府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普京在3月28日与俄罗斯萨马拉州州长德米特里·阿扎罗夫举行了工作会议,这进一步证实了他的正常活动。
综上所述,根据环球时报和俄语新闻网站的调查结果,以及专家对图片的分析,无法证明普京被捕的说法属实。因此,该说法被判定为不准确。
【结论】
根据环球时报和俄语新闻网站的调查,没有发现有关俄罗斯发生政变以及普京被逮捕的报道。相关图片早在今年3月就已经出现,并非最新的证据。计算机科学教授的分析表明,声称普京被捕的图片可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其中的细节不符合现实条件,并存在压缩伪影。俄罗斯总统府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普京在3月28日与俄罗斯萨马拉州州长举行了工作会议,进一步证实了他的正常活动。综上所述,根据现有的证据,无法证明普京被捕的说法属实,该说法被判定为不准确。
【来源】
环球时报、《今日美国》、俄罗斯总统府网站
GPT-4
【标题】
普京被捕?事实核查揭示真相
【引言】
近日,一条声称“俄罗斯发生政变,总统普京被逮捕”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然而,经过我们的事实核查,这一说法并无事实依据。
【陈述事实】
首先,我们查阅了环球时报的所有报道,没有找到任何关于普京被捕的消息。同时,我们也在俄语新闻网站上进行了搜索,同样没有找到相关报道。
其次,我们发现这张声称普京被捕的图片早在今年3月就已经出现,且图片下方的水印显示其疑似来自抖音账户@plisa在3月21日发布的组图,后被@mr._valodya等抖音账户转发。
此外,《今日美国》报道引用了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苏夫拉曼尼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奥布莱恩的观点,他们认为这张图片可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中的许多细节不符合现实条件,如普京穿着西装的片段显示他的西装和手的光线不一致,且包含相关图片的视频存在“大量压缩伪影”。
最后,我们查阅了俄罗斯总统府网站发布的信息,发现3月28日,普京与俄罗斯萨马拉州州长德米特里·阿扎罗夫举行了工作会议。
【结论】
综上所述,环球时报并未报道过普京被捕的消息,相关图片可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且普京最近还在进行公务活动。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声称普京被捕的说法并不属实。
【证据和支持】
环球时报和俄语新闻网站没有报道过普京被捕的消息。
相关图片早在今年3月就已经出现,且可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
俄罗斯总统府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普京最近还在进行公务活动。
【结尾】
事实核查结果表明,声称普京被捕的消息并无事实依据,可能是虚假信息。我们强调事实核查的重要性,以确保公众获得准确和可信的信息。
后记
从测试的结果看,OpenAI的GPT模型对于事实核查和事实核查稿件的理解相对精确。在正式测试之前,我们询问AI是否了解事实核查及事实核查报道的形式,均得到了令人信服的答复。
GPT模型对于事实核查和事实核查稿件的理解相对精确。
在输入足量信息的情况下,GPT-3.5和GPT-4均能创作出相对完整、准确且具备可读性的内容。且相较而言,GPT-4在概括关键信息方面的能力较GPT-3.5更胜一筹。这意味着,由AI辅助核查员完成简单的事实核查报道,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尽管如此,与人类事实核查员创作的稿件比较,AI生成的核查稿具有模板化的特征。当我们将核查的要点输入对话框时,GPT-3.5和GPT-4选择了照盘全收,且基本做到了“原样输出”。换言之,生成式AI无法判断核查要点中的主次轻重,也无法将核查的内容打散后再做融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ChatGPT在写作核查稿时仍有可能出现AI幻觉。GPT-3.5最初生成的文本中包含“根据媒体FactCheck.org的报道,该图片是由三名美国学生设计的人工智能程序生成的虚假照片,其目的是为了测试新闻界和社交媒体对虚假新闻的反应”的内容,而这样的内容既非核查员输入的指令,也不符合现实,而是GPT的自我创造。
GPT-3.5最初生成的文本中包含“AI幻觉”的内容。
因此,从此次测试的结果看,事实核查员在处理事实要点相对清晰的核查报道时,未尝不可借用生成式AI,以提升写稿的效率。但若要追求文字的可读性和生动感,GPT的表现或许不尽如人意。此外,在使用生成式AI创作新闻报道时,仍需时刻注意“AI幻觉”的现象。毕竟,没有一名事实核查员会愿意在一篇用来对抗虚假信息的核查报道中,传播更多虚假的内容。
网友看法
1、网友久久297:假消息害人,必须严惩造谣者,全方位抓捕造谣者,直接抢屁所有造谣者!!!
2、网友执着的西柚lU:对制造谣言者,必须要抓捕,判刑!
3、网友用户2395475123154:必须把造谣者抓起来投进大牢。
4、网友我愿岁月温柔以待:必须严惩造谣分子,挠乱民心。
5、网友才高八斗火车mJ:普京总统英雄,造谣者抓起来
6、网友明白人Mark:发布的平台应该受法律严惩
本财经资讯由乌暗财经网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乌暗财经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