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辞职后吃遍129个城市路边摊#
“以为是青铜,原来是王者。”
评论区里又出现类似的留言,王鹏飞洋洋得意。这个85后是抖音上有 486 万粉丝的探店达人。探店这两年,他出没夜市和大集,寻访最普通和市井的那一类小摊小店。
因为气质朴实,并且经常 “客串当老板”,不管是网友和路人,都把他误认作辛勤讨生计的摊贩。
直到他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和职业经历,网友们才信服,原来他真的如抖音网名所示,是个“科班吃货”。王鹏飞本科学历,从业餐饮多年,呆过多个头部大厂,在专职探店前,曾任一家物联网企业的联合创始人。
多年职业积累,塑造了他独特的探店风格:他在介绍美食时脑子转得飞快,语速也飞快,被网友戏称为“碎嘴子”。因为他的寻觅和推介,很多隐没在夜市和大集的非遗小吃,走到了聚光灯下。
5个月129个城市,“碎嘴子”走遍天下
满当当一勺肉丸子,热气腾腾,撒上香菜葱花,传承百年的非遗美味,只卖两元;泊里大集的海鲜烩饼,带着煤灰吃才够香;现烤的脆皮烤鸭,加上葱丝和黄瓜卷进香软饼皮,十块钱六个;干香蒸面,配上鸡丝油茶和小酒,也才五元……
通过“科班吃货”的探店视频,这些散落在夜市摊头的平民小吃,在抖音上“走红”了。
王鹏飞的探店开始于2021年8月。当时,他还在企业上班,经常加班到七八点。家人们都定居上海,独自生活在青岛的他,下了班就去夜市寻觅好吃的,拍了在抖音随手一发。因为从小就好吃,又是相关专业毕业,他给自己取名“科班吃货”。
王鹏飞喜欢赶集和夜市,一大原因是能感受到“烟火气”。作为一个乡野长大的农村孩子,在济南上了大学,努力当上小高管,过着看似体面的都市生活,他却经常感到距离日常生活很远。
只有在集市上,才能真切地体会到日常生活的热闹劲儿,“接地气”。
他寻觅的最有烟火气的小吃,是青岛西海岸泊里大集的海鲜烩饼。这个大集占地160多亩,是青岛尚存的最古老的集市之一,在2012年3月入选了市级“非遗”。集市上日用百货、生鲜蔬果应有尽有,当然也少不了美食,每个小吃摊前都人潮涌动。王鹏飞凭借经验,敏锐地发现,“海鲜烩饼”是特色,拍成视频肯定吸引人。
大集不允许用燃气,烩饼都用煤炉烧。鲜美的海鲜汤汁里加入烤好的饼子,鲜香撩人。相传这道菜是古时赶集的商人歇脚时所吃,商人们赶时间,吃完立即忙碌生计。三百年来,它一直在为赶路人带来慰藉。
这期视频发布后,海鲜烩饼一跃成为“网红烩饼”。大集里原本只有一家摊子,后来增至十家。不仅本地人,各地来尝鲜的食客带动了整个大集的人流量和销售额,“ 三分之一 的摊主收入翻了不止两倍”。这条视频也成为王鹏飞探店的拐点。这之前,视频能有几万播放量他就满意了,海鲜烩饼则直接为他带来4400万的播放。
2022年,王鹏飞辞去工作,全心投入探店,走向更多烟火缭绕的小摊贩。现在,他奔走在全国各地,早晨 6 点便开始寻觅美食,一直到晚上10点,每天行程密密匝匝。
最近5个月,他的脚步遍及129个城市。驱动他的,还有烟火气背后蕴藏的百年文化传承。每一个非遗美食背后,都有着老百姓辛勤劳顿、世代经营的故事,也浓缩着一片街区、一座城市最地道的历史文化。
山东临沂蒙阴县的常路大集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大集上的“陈家丸子汤”也是一道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物质贫乏的古时,劳动人民用萝卜加上绿豆面粉做成油炸丸子,这道平民美食一直流传下来。王鹏飞在镜头里介绍,陈家丸子传到现在的老板,已经是第四代,一家人朴拙经营,长年维持平价。
客串当老板,授鱼也授渔
王鹏飞的视频风格就像他喜欢的食物一样,原汁原味、富含烟火气。没有什么新奇的运镜,也没有复杂的叙事技巧和剪辑,他通常自己拿着手机拍,或者由唯一的拍档摄影师跟着,一镜到底。内容也朴实,只是守在锅边眼巴巴看着,问一些制作工序和经营相关的问题。每一道看似简单的地摊小吃背后的工艺、经营者的故事,都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探店的同行,叫他“夜市探探的鼻祖”。小吃摊主和近五百万粉丝,则亲昵地称他为“碎嘴子”。
被叫碎嘴子,一开始他还有些不好意思,渐渐地,他开始自得于这个专属风格。粉丝们都说喜欢听他唠嗑,“大佬话密”“接地气”。
因为“科班”出身,商家时常邀请他,“你来炒炒吧”。王鹏飞也大大方方,端起了锅。
他甚至开设了一个叫“客串当老板”的系列。在镜头里,他颠勺炒面,为顾客盛起热气腾腾的炒面,自然地寒暄,宛如来搭手帮忙的“自家人”。
“当老板”时,他还动用积累,熟练地介绍小吃的门道。多年事厨,他已经练就了驻足十分钟就能在脑中复刻一道菜制作工序的本事。有时,他甚至会和拍摄的商家探讨怎么改进小吃的制作方式和口味。粉丝们在评论区调侃他,“看你颠勺的手法,专业”“厨艺了得”。
在走访中,他发现,因为经济承压,这两年夜市和大集上的小摊增长迅猛。对于普通人,支一个小摊卖美食,是低门槛的创业。这更让王鹏飞感觉到自己肩头像扛了一份责任。
客串完一个老板,他跟摄影师说,“今天又帮了一份生意”。在他眼中,摊贩们是靠双手撑起一个家的耐劳的一群人。
探店时,他常被他们的质朴和热心打动。陈家的丸子汤成为网红小店,一碗十颗仍然只卖两块,遇到老人来吃附,老板娘还会多加几颗,“年轻人就是尝个鲜,七八十岁的老人来,一定得让他们吃饱。”曹县的干香蒸面,经营了24年,前23年都是一块钱满满一大碗,今年才涨到两块钱。老板对着镜头说,“我就是卖点吃的给邻里,他们也挣不了多少钱。我们有点儿赚的就行了。”
只要店主请教,无论是餐品制作还是经营管理,他都尽心回答。也有一些小摊贩,向王鹏飞请教如何运营自己的抖音账号。很多小贩甚至不懂怎么用智能手机。这时,王鹏飞会手把手帮忙注册,并告诉他们,最重要的是真诚,记录真实的日常就好。一个“马路炒菜过油哥”的小贩,在他的帮助下注册了抖音账号,每天更新做菜的视频,经营得有声有色,带动了生意。
近几年,夜市经济火热。王鹏飞的粉丝中,也有不少从评论区和私信里,向他取经。王鹏飞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普通人不经意忽略的马路角落和平价小吃,他也能通过不同的角度,呈现出独特的风味。
拍探店,王鹏飞是“特种兵”。有时一天要跑十几家餐厅,每家都用心吃。在新疆拍摄时,他一天平均要吃十顿,最高峰时一天吃十五顿。去西安,五天吃了七十多顿饭。王鹏飞不想浪费食物,所以招摄影师要求“能吃”。
即使每天走3万步,拍摄探店视频两年,他还是从140 斤涨到了 170 斤。“老百姓其实就是想找超高性价比的食物。”王鹏飞乐此不疲,他自诩是全网最勤奋的探店博主。一次次“特种兵”的美食寻找之旅后,他的手机里已经积累了上百条待发的素材。
生活的韧劲,藏在烟火气里
王鹏飞对食物的热爱,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一直到现在,提起好吃的,这个年近四十的中年男人想起的美好回忆还是父亲下厨房烧菜的画面。
童年时家境优渥,父亲经营企业,经常出差,带回全国各地好吃的食物。一家人难得团聚时,父亲下厨,小王鹏飞也跟在一旁学。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做的一道“盘龙茄子”。把茄子用刀割四五个口,塞上肉馅,放进锅里炸了再煲,鲜明异常,是他童年最深刻的美食记忆。
12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独自带着王鹏飞兄弟俩,生活一下子艰难起来。王鹏飞接替了父亲的身份,开始下厨做菜。为了给家人减轻负担,王鹏飞中学去了职业学校。受到父亲的影响,他选择了烹饪专业。
高考那年,中职学生放开可以参加高考。王鹏飞想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发奋苦读,竟然考了589分。当时,全国只有两所大学开设了烹饪方向的本科,王鹏飞选择了济南大学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
相比从普高来的同学,经历过职校技能培训的王鹏飞更加自如——除了理论课,他们还要实践,“颠勺”。班上三十多号人,一半都并不是真的想当厨师。只有王鹏飞,继承了父亲对食物的热爱,也继承了生意人骨子里的闯劲儿,毕了业就借钱开了自己的餐厅。
餐厅坚持了两年,最终没经营下去,还背负了二十万的债。年轻的王鹏飞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他决心从零开始,去上海闯荡。
他和女朋友住在上海的地下室,第一个月交完房租,身上只剩四百块。拿到第一笔工资前,两人靠四百块扛了五十天,吃挂面,加一点点包菜,唯一的荤菜是十块钱一包的虾皮。白天,王鹏飞在餐饮企业打工,晚上,去夜宵档炒小龙虾,做烤鱼。
几年下来,债还完了,剩下的钱他都用来学习和投资。在人生最低谷时,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参加餐饮协会组织的培训交流会里,认识了很多餐饮老板,向他们请教这个行业的门道。有段时间,他甚至天天去面试,为了探寻这个行业需要什么人才和技能。那几年,他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新知。
因为好学勤奋,他逐渐获得各种工作机会:高端餐饮品牌的运营管理,盒马的运营负责人,滴滴的餐品研发,海尔食联网的联合创始人……从餐饮零售到互联网,再涉猎物联网,又跨界当探店达人,直到近几年,王鹏飞才终于感觉“生活好了起来”。正是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让他更能理解镜头里的摊贩们讨生计的艰辛。
“吃其实代表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尽管山珍海味也是美食体验,但烟火气的食物带给我更大的快乐。”尽管尝遍了各种地道美味,他最惦念的食物,还是妈妈烙的饼。它未必足够“美味”,却是独一无二的家的味道。现在,只要回上海和家人团聚,他也一定会下厨,为妻子和孩子烧一桌好菜,就像童年时父亲做的那样。他很自豪,孩子爱吃他的红烧肉,“能炫两大碗饭”。
王鹏飞觉得,这两年的经历就像奇遇,一个人的夜市觅食之旅,意外开启了第二人生。此后的旅程,惊喜和发现不断。随着探店的脚步不断伸向远方,越来越多小贩和网友认识了他,不时地,有路人认出他标识性的声音,拦下他问,“你是不是碎嘴子?”他回复,“是的,我就是那个科班吃货”。
文/李娜
本财经资讯由乌暗财经网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乌暗财经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