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暗财经

目击者:大牯牛山纵火者不听劝阻

来源:微博抖音 时间:2024-11-19 18:51 阅读

据乌暗财经网小编发现到,关于目击者:大牯牛山纵火者不听劝阻的最新热点内容如下:

目击者:大牯牛山纵火者不听劝阻

近日,昆明东川大牯牛山的日出云海刷屏网络,登上山顶欣赏绝佳美景,让很多人直呼“心动”。然而,据当地网友曝光,有游客夜爬大牯牛山并纵火烧山,杜鹃花枝被当柴火,引发关注。

有不少目睹乱象的网友发文吐槽,放火烧灌木的人们是为了取暖和搞篝火晚会。还有网友在评论中称,此次被游客燃烧的植物疑包含野生杜鹃花等植物。同时,有网友表示投诉到昆明12345热线,工作人员反馈,近期接到很多关于大牯牛山被烧、高山杜鹃被破坏的投诉,正在积极处理。

11月18日,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就“游客夜爬大牯牛山纵火烧山”情况发布通报,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已联合区公安局、碧谷街道成立调查组,迅速启动相关调查核实工作。

目前联合调查组正对生火人员、过火面积及受损植被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调查结果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和媒体公布,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17日清晨牯牛山山顶。图/受访者提供

11月19日,九派新闻从多名目击者处了解到,17日清晨,牯牛山山顶火光满天,垃圾漫野。一名为藏风的户外领队表示,17日早7时许,刚到山顶就看见有一小部分年轻人坐着烤火吃东西,还有人围着火开“篝火晚会”。“很多领队和户外爱好者走去提醒,山上点火不安全,可能引发山火。并且杜鹃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高山植物生长很慢,几十年才长了这么点,让他们不要再烧。”其称。

“有一部分人听劝,把火灭了。还有一部分转过来看了看,没有回应。”她补充,“开篝火晚会那些人围着火边跳边叫,他们像听不见一样继续玩。”

藏风称,当时很多人在山上,各个年龄段都有,不过年轻人是最多的,“大部分都是学生,看着他们烧过的痕迹真的感觉很痛心。而且自热火锅、瓶子、塑料袋、辣条包装等垃圾丢得到处都是。”

牯牛山航拍图。图/受访者提供

另一名名为豆子的领队称,17日8时许登顶后,山顶上的火已经灭了,但是山顶遗留的灰烬令人心痛,“漫山的垃圾也是触目惊心,说是垃圾场也不为过了。”

值得注意的是,九派新闻在网络上检索“牯牛山烤火”字眼,出现不少相关攻略帖。一名名为山里人的户外爱好者告诉记者,近两年牯牛山上总有小范围纵火现象,“山上气温低,有些人会折一些树枝,生火取暖。”

山里人表示,牯牛山的徒步起点处有醒目的防火禁火警示标识,“(纵火)这群人真的很无知,不仅防火意识淡薄,法律意识也很淡薄。”

公开信息显示,自2023年起,东川大牯牛山日出云海在社交平台上刷屏后,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此地看日出,后发展为一野生“景区”。其中,夜游牯牛山火爆出圈,观云海日出美景、赏漫山遍野杜鹃花等活动也吸引游客慕名而来。

九派新闻记者 李恺

编辑 辜子旋 武菲菲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网友看法

1、网友理塘716:这是纵火,是犯罪!

2、网友斗城之星: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模式是不是该反思了。

3、网友黄小磊4658:玩火尿床。 估计这回除了尿床,还得坐牢

4、网友菜场点评台:该抓抓,该判判,千万别放过他们

5、网友八斗远山:城市管理部门失职渎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6、网友徐盛均:这个必须抓

7、网友马夫人康敏:蓄意纵火,故知故犯,性质恶劣,零容忍,严判重罚,请取证好刑事拘留判刑几个,以儆效尤!

8、网友众康:蓄意纵火,故知故犯,性质恶劣,零容忍,严判重罚,以儆效尤。

9、网友智者帆船HP6:我去过了,山上没有一个管理人员。只有山下公路旁堵着收汽车费的人。根本没有人管理!

10、网友灵敏芒果D0:这种不收费的景点,肯定没有管理人员,这就靠游客自觉了。当地政府应出台相关规定,如在山上动火,应该重罚,产生严重后果的,应当判刑!

11、网友布衣superman:我又想起前些年外国一个旅游景区标语“中国人请勿丢垃圾”[我想静静]

12、网友第一点评:必须依法严肃处理!赔偿!惩罚!

13、网友今生客:按规定办,该罚的罚,该拘的拘,该通知单位的通知单位,该报光的报光

14、网友liyulin385:纵火罪必须重判,杀鸡儆猴!管理缺失也必须追责

15、网友煜风:纵火是重罪,必须严厉打击。

16、网友睿智山雀pw:这些人故意纵火应该严惩!

17、网友风吹云嗨:放火罪,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与杀人罪一样,都是重罪

18、网友青涩微风am:永远不能低估人性的恶

19、网友优美熊猫PD:农村大娘烧自家地里麦秆被罚,这里放火烧山,还要等调查。

20、网友三千公里的你:一直宣传依法治国,但是现在的法律量刑力度,对恶性犯罪确实有一定的遏制,但是对轻中度的犯罪行为简直就是纵容。当下社会戾气越来越重,除了我们在网络舆论战场上的失利,更重要的是对小恶行为的过度包容。长此以往,甚是担忧,“乱世用重典”,是时候对社会上的“小恶”亮剑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