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服务、消费、就业、收入的数据表现又如何?如何看待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它给全年的经济打下了怎样的基础?《新闻1+1》连线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共同关注:从一季度经济数据,能看到什么?
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是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因素;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98877亿元,同比增长4.8%……一季度的经济数据,释放了哪些信号?一起了解↓
怎么看待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是比整个市场预期要好的一个数据,说明整个重启效应是非常充分的,经济复苏成功全面开启,基本实现了“开门红”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这个速度与整个世界增长的态势相比较,目前整个欧美包括大部分的新兴经济体都步入了下行期,目前中国经济重启所实现的4.5%的增速,的确成为整个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稳定器,这是非常重要的。
要实现全年GDP增长5%左右,后续三个季度GDP需保持怎样的走势?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一季度GDP增长4.5%,如果全年要达到5%左右的增速,意味着后面三个季度只要完成5.2%的增速就能够完成预期目标。目前我们看到,GDP增速超过5%是一个大概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基数效应的提升下,二季度达到10%的增速应该是可能的,同时三、四季度维持在5%—6%的增长速度也问题不大。因此从全年来看,我们认为,一季度为全年达到目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只要我们保持目前的一种复苏态势,全年呈现出“前低中高后稳”的格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一季度经济数据,最关心什么?看到哪些乐观因素?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最关心的是内生动能,就是各种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要得到改善。首先,一季度的财政,特别是3月份财政增长速度已经由负转正,这是对于整个政策支撑的利好消息。第二,一季度居民财产净收入增速达到4.1%,与去年四季度相比有明显提升。更重要的就是企业利润,从目前上市公司一季度季报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利润都呈现出明显改善。因此,企业利润的改善、居民收入的改善以及政府收入的改善,能够有效使经济复苏从简单的重启效应、补偿效应,转换到内生的循环效应,这是我们下一步经济复苏的坚实基础。
目前还有一些数据值得担心。第一,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速度依然没有超过1%,说明民营企业的内生动能还没有完全得到提升,对未来的投资预期还需要进一步夯实。第二就是房地产,虽然销售数据很好,但是整个资金来源依然是负增长。更重要的一个数据, 41个行业,依然还有30%以上的行业增加值还是负增长,整个工业产品还有30%以上的产品增长速度也是负增长,说明我们的经济复苏还不是同步的,存在着很强烈的结构分化。
一季度财政收入由负转正,为经济继续向好提供了怎样的支撑?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很重要的一个发动机就是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如果地方政府的资金短缺难以支撑我们下一步的一揽子计划,那么整个经济复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财政的好转,一方面反映整个交易秩序和经济增长步入到一个新阶段,另外一方面也为下一步的政策出台、政策的保驾护航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所以这个参数很重要。
一季度CPI增长1.3%,物价上涨不多,但经济是否会出现通缩?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一季度CPI同比增长1.3%的确反映目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但是另外一方面,一定要明确,物价水平的轻微回落,并不等于是通缩,因为通缩是物价水平的负增长,而不是物价增速的回落。引起物价水平下降的很重要的原因是食品和能源。食品方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猪肉价格的季节性变化;能源方面,主要是与去年的基数效应,以及目前整个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一些变化所引起的一些波动有关。因此,目前物价水平的回落,有季节性因素,有国外性因素。从中国宏观经济整个供求关系来看,我们的核心CPI,也就是剔除食品和能源的价格,3月份相对1月份、2月份实际上是一个轻微回升,这说明目前复苏在供求两端不同步,但是整体是复苏的。所以不能因为目前出现了CPI增长1.3%,就表明我们进入了通缩,而只是表明我们的经济复苏不同步。我们应当进一步关注需求端的复苏进度。
经济稳步增长,还需应对哪些挑战?
今年的中国经济,仍然需要在重重压力中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就业,是重中之重。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比去年四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未来面临挑战的还有外贸进出口。从一月份的-7%,二月份8%,到三月的15.5%,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增速直线提升,但接下来所面临的压力还是不小。
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5%,全年稳就业该怎么办?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就业整体向好,但是结构出现恶化,这样的状况应该是中国在过去和现在所面临的一个常态。今年,我们整个年轻人就业的供给在大幅度提升,尤其是今年大学生就业达到了1158万,同比增长了7.62%。目前,我们会看到经济复苏的力度,同时复苏主要体现在一些国有企业和一些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复苏的状况还不均衡,所以导致了目前总体经济复苏与结构性就业恶化并存的现象。下一步,必须针对结构性失业有所抬头的现象,要有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出台,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建立专门的基金、专门的项目缓解目前的局面。
一季度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工业生产增加值下降2.7%,接下来如何应对?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目前来讲,逆全球化是在全面抬头的。根据WTO的统计,目前一季度全球贸易同比下降了一个百分点,只有1%左右的增长速度。此外,全球的外商投资增长速度也是急剧下降的,这种现象不仅在欧美体现得很明显,在发展中国家也体现得很明显。目前,我们在外商投资和外商的经济贸易方面出现一些回落,这与全球基本上是同步的。对于中国来讲,如何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内循环吸引全球资本和全球贸易,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应当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尤其是当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我们的经济持续上扬,这种反差所带来的对资本的吸引、对交易的吸引有一个很重要的稳定功能。
针对一季度经济数据,接下来是否需要更有力度的措施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经济复苏需要一段时间。一季度有大量的重启效应和补偿效应在进行支持,当补偿效应退出之后,我们的一些参数会面临一些波动,因此未来的复苏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的。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目前物价水平下滑,正确认识未来一些房地产参数的波动,以及汽车销售的一些数据的变化,在相应的扩内需方面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财政政策应当靠前发力。这样使我们经济复苏的第一阶段,也就是社会秩序的复苏,能够成功转移到利润的修复和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从而使我们的经济循环进一步提速,恢复到我们常态的水平,同时进入到资产负债表扩张的阶段。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符樱】
【来源:央视新闻】
网友看法
1、网友云朵nL:我看到的是a股连续十几天交易量过万亿,每天都是跌多涨少,股民亏得一塌糊涂
2、网友東方复:据说通缩比通胀更可怕,老百姓钱难挣当然不敢消费
3、网友四金哦耶:转发了
本财经资讯由乌暗财经网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乌暗财经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