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暗财经

山东临朐吴家崖村独居老人的生活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24-11-25 06:05 阅读

上午10点多,刚刚建成的厨房里,开始传出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大筐的菜花切成块,在热油中激发出香味,从敞开的窗户飘出。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吴家崖村,村委会院子里的树下,已经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坐着聊天,还有老人陆陆续续前来,加入聊天的行列。

重阳节前夕,吴家崖村的温度正好,不冷不热,老人们聚在一起,等待开饭,也等待即将到来的,属于他们的节日。

上午10点多,距离开饭还有一个多小时,村里的老人已经聚集在食堂外的院子里聊天。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一名独居老人的生活

76岁的王邦奎来得不算早,他拄着一根短短的拐杖,弯着腰,上半身几乎和地面平行。他走得很慢,穿过种满大白菜的院子,走过空无一人的小巷,一步一挪地走向村委会。还不到上午11点,时间很充裕。10多分钟后,他坐到食堂崭新的餐桌前,没和其他人聊天,他说话不利索,不是特别熟悉的人,很难听明白。他索性也就不说了,静静地等待开饭。

王邦奎在幸福食堂吃饭。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王邦奎一个人独居,一儿一女都在外工作,女儿离得近一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回来,帮他收拾屋子、洗衣服做饭。但更多时候,他都是自己独立生活,很少和人交流。

其实,即便是身体健康的老人,也很少有坐在一起交流的机会。这个大山里的村庄,和许多空心村一样,年轻人外出工作,孩子们也在镇上或县城读书,留在村里的,大部分都是老人,除了下地干活,他们很少出门,只有在一些特殊的集体活动中,才能够聚在一起。

吴家崖村有726人,常住人口只有470人左右,其中70岁以上的,就有80多人,其他的,大部分也都在五六十岁左右。

照料,是这些留守在村庄里的老人,最难得到的。这其中,甚至包括一顿热饭。在村里的老年食堂没有成立时,王邦奎自己做饭,家里没有燃气、也没有煤气罐、灶具,他把电锅放在地上,因为他没办法直起腰来。但即便如此,也依然十分艰难,做一顿饭,总是要吃好几天,地上的馒头、剩菜往往会放到发霉。

在老龄化的村庄建一所食堂

吴家崖村种植樱桃,每家每户都有樱桃地,房前屋后也种着樱桃,山村土地贫瘠,但沙化的土壤,恰恰适合樱桃生长。村里900多亩耕地,有700多亩种樱桃,平均每人1亩左右。

樱桃产值不错,村民们的收入普遍高于其他村庄,但这依然留不住年轻人。只有每年樱桃成熟的时候,外出的人们才会回来采收,农忙结束后,又继续回到城市工作,村里再次恢复宁静,老人们也再次开启留守生活。

几年前,村支书朱松民刚刚上任时,就想建一间食堂,为那些自理能力不足的老人每天做一顿热饭。但这并不容易,村集体收入很低,土地承包之后,村里缺乏足以支撑集体经济的产业,只有少部分闲置的集体资产如废弃的学校、很少的集体土地,每年可以带来10万元左右的收入,但这远远不足以支撑一间服务老人的食堂。

2023年初,来自镇里的支持,使得朱松民的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他在村委会的院子里,盖起了一排平房,有食堂、理发室、公共浴室等。8月27日,正式开张。

食堂由一位回村的厨师承包,命名为“幸福食堂”,为老人提供低价的午餐,每顿标准6块钱,来吃饭的老人掏3块,村里补贴3块。食堂的厨师和帮厨不用村里付工资,他们通过对外经营的方式获得收入。

食堂每天上午11点半开饭,每次开饭,朱松民都在旁边看着。他算了一下,地里有农活时,每天有30多位老人来吃饭,平时则保持在20多位,“一年下来,村里大约要补贴3万元左右。”

3元的午饭老人们舍不得买

3元钱的午饭是什么样的?

中午11点半,食堂准时开放,工作人员帮王邦奎打了饭,一荤一素,炖茄子,肉炒菜花,馒头管够,吃饱为止。如果要打回家吃,馒头最多可以拿两个。山东馒头个头不小,一般的老人,一个就差不多了。菜量也很足,打回家的话,晚饭也有了。

食堂的运营,比朱松民想象得容易一点,建成后,食堂收到了很多村民和附近企业的捐赠,仅仅一个多月,就有10万元左右的钱和物资捐到了食堂。

最难的是动员老人到食堂吃饭,尽管价格只有3块钱,但对许多节俭了一辈子的老人来说,仍是一笔难舍的支出。

有人宁可做1顿吃3顿,也不想掏3块钱在食堂吃一顿现做的热饭。

朱松民和村委会的干部们,想了一个办法,让在外的子女为老人买餐券,每天3块,一个月也不过90块钱,对年轻人来说并不难。

食堂的墙上,有两个榜单,一个是捐助的慈善榜,列明了每一个捐助人、捐助企业的民资和捐助情况。另外一个是购买榜,每一个为父母购买餐券的人,都写在榜上。最多的一次性买了200张,就是王邦奎的儿子买的。

幸福食堂里,爱心人士捐赠的慈善榜。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王邦奎吃得很慢,有人经过时,他每次都停下筷子,跟人打个招呼。他说话不利索,有时候就抬头笑笑,别人也就懂了。

王邦奎身后的墙上,还有一行幸福食堂的口号,“一顿热乎饭,温暖老人心,品出幸福味”。

王邦奎身后的墙上写着幸福食堂的口号。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食堂不只是吃饭的地方

一间食堂,一顿午饭,是否能让老人们品出幸福的味道?他们并没有说,不过,这个新建的食堂,一顿算不上丰盛的午饭,至少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每天上午,许多老人都会早早来到食堂,在院子里的树下乘凉,聊天。有人不在食堂吃饭,自带着餐盒,把饭带回家吃,但他们也会早一点来,和其他人聊一会儿。这是在老年人居多的村庄里,难得的热闹场景。

79岁的朱树亮和妻子王秀香,都喜欢在食堂吃饭。他们和大儿子一起住,但儿子白天在城里上班,晚上才会回来,中午饭靠夫妻二人自己做,食堂开张后,儿子给他们买了餐券,两个人每天都会早到,各自找相熟的人一起聊天,然后在食堂里吃饭,让热闹持续的时间更长一点。回家后,夫妻二人几乎不再出门。事实上,即便出门,街道上、广场里也没人。

朱树亮和妻子王秀香在幸福食堂吃饭。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食堂里还有另外两个客人,他们是外村人,在村里帮人装修,中午不回家,就在食堂吃饭。他们的价格比老人们贵一点,但也比普通餐馆便宜很多,一盘土豆丝只要5块钱。

王立庆是两位客人中的一位,他很羡慕这间食堂,不只是因为给他们提供了方便且低价的午饭,更因为这许多老人齐聚一堂的热闹。

朱松民则觉得,可以把这份热闹变得常规化、制度化,他设想了很多餐前的活动,比如政策宣讲、科普讲座、防诈骗讲座等,这可以吸引更多的老人参加集体活动,也能让这个平时宁静的村庄,更多一点生气。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王颖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陈荻雁

网友看法

1、网友思乡星辰J:我都想去那里养老[捂脸]

2、网友我要稳稳的幸福75:一顿3块钱的午餐,暖了老人家的胃,也暖了他们的心![赞][赞][赞]

3、网友无痕初晴:有儿女买单,基本上个个都愿意去吃,自己掏腰包个个都不愿意去[捂脸]

4、网友有白发的老高:老人食堂,值得推广。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