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科索沃北部塞族居民抗议引发的紧张局势,在周四迎来峰回路转的一刻。封锁道路的塞族人同意从当地时间29日上午拆除路障。至此,持续19天的路障风波暂告平息。
分析认为,事态的转机在意料之中——涉事双方并没有走到“战争边缘”的程度,更多是围绕科索沃地位问题进行博弈,通过表态和施压以求达到自身目的。而欧美强大的控场能力也确保局势不至于“脱轨”。不过,鉴于涉事双方分歧根深蒂固,矛盾仍可能在新的一年重复上演。欧盟能否扮演好“可信调停者”的角色,同样值得观望。
“路障风波”峰回路转?
站在2022年的尾巴上回望,乌克兰危机无疑是全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而在距离乌克兰1500公里以外的巴尔干地区,“欧洲传统火药桶”科索沃的局势同样极不平静——从年初科索沃司法委员会取消塞族主席席位,引发《布鲁塞尔协议》“不复存在”的质疑,到年末持续数周的对峙和不时传来的枪声,都令人担忧局势会不会被推向失控边缘。
从历史上看,科索沃当局与塞尔维亚曾有着复杂的纠葛。科索沃是原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治省,面积约1.0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其中90%为阿尔巴尼亚族人,其余多为塞尔维亚族人。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科索沃阿族人一直谋求实现科索沃独立。
1999年6月科索沃战争结束后,当地由联合国托管。根据安理会通过的1244号决议,北约领导的国际维和部队为科索沃提供安全保障。迄今,大约3600名北约士兵驻扎在当地。欧盟也在之后成立科索沃法治特派团,至今约有200名特警在当地活动。
2008年2月,科索沃的一项举动震动全球——它单方面宣布独立,国际社会对此反应不一。塞尔维亚第一时间表示:“永远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地位”。至今,联合国会员国中约100个国家承认科索沃独立,但中国、俄罗斯、部分欧盟国家未予承认。
长期以来,在科索沃地位问题上截然不同的立场,贯穿了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博弈的全过程。此次紧张局势的导火线——“车牌事件”也与此相关。
科索沃当局今年早些时候决定禁止挂有1999年以前塞政府所发车牌的汽车在科索沃通行。有分析认为,科索沃在公共市政领域实施标准化,实际上是继续推行“国家化”,彰显其独立地位。这一做法引发科索沃北部塞族居民示威抗议。后经欧盟调停,矛盾暂时搁置。
然而12月10日起,新一轮风波再次上演。导火索是科索沃逮捕一位名叫潘蒂奇的塞族前任警官,指控他涉嫌袭击科索沃执法巡逻队。据悉,这位前任警官也是辞职抗议“换车牌”的约600名塞族人之一。于是乎,科索沃的塞族示威者再次走上街头,用载重卡车等工具封锁道路,设置起重重路障。
连日来,局势的走向充满变数,令外界屏住呼吸——11日,武契奇形容塞尔维亚已被“逼入墙角”,并希望向科索沃派遣塞尔维亚军队和警察。彻夜回荡的枪声让一些外媒担心“欧洲第二场战争”是否悄然逼近。27日,武契奇下令,塞尔维亚军队和警察部队进入最高级别战备状态。28日,科索沃关闭了与塞尔维亚最大的检查站……然而就在各方对峙之际,形势却突然峰回路转,传来了塞族人同意拆除路障的消息,似乎让外界看到争端缓和的希望。
为何出现转机?
舆论认为,此次科索沃北部塞族居民同意拆除路障,可能与各方的一些促和行动有关。
从塞尔维亚政府角度,根据塞官方媒体报道,武契奇亲自前往邻近科索沃的塞南部地区,与科索沃塞族代表会谈,试图说服他们结束封锁。“再想想,如果路障仍存在,我们会得到什么?但我可以告诉你们,如果它们被移除,我们可以得到500种东西。”
从科索沃方面看,在检察官办公室的要求下,此前被逮捕的潘蒂奇于28日被释放,只是仍处于软禁状态。释放潘蒂奇是武契奇为缓和局势设置的先决条件之一。此外,塞方还希望在美欧担保下,确保参加抗议并设置路障的塞族人不会受到科索沃当局起诉。各方正在为此努力。
从美欧方面看,过去一段时间双方就科索沃问题多次商议。美国和欧盟在28日的联合声明中敦促立即缓和局势,称正在与武契奇和科索沃当局合作,寻求政治解决方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指出,事态出现转机在意料之中。从先前的紧张局势看,双方并没有走到“非动手不可”的程度,更多是围绕科索沃地位问题,通过表态和施压希望达到自身目的。
在崔洪建看来,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均出于政治考量,不能示弱。因此一方以进入军事最高戒备状态的方式施压,另一方则扬言若规定时间封锁状况持续,将自己动手清除路障并赶走示威者,这势必与塞政府保护塞族居民的目标产生尖锐矛盾。“虽然双方看上去互不相让,但事实上,如果科索沃塞族居民在本轮矛盾升级点——路障问题上做出缓和局势的举动,那么双方都能找到台阶下。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刘作奎认为,局势虽处紧张期,但欧美具备强大的控场能力,事态并非如外界传言到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地步。“相比对乌克兰的掌控力,欧盟对科索沃的掌控力要强得多——欧盟特别代表长期在波黑驻扎,负责维和的民事危机管理部队也在科索沃。一旦事态出现严重升级,欧美都会出面协调。”
路障虽除,不信任感未消
展望地区局势的前景,各方都表示谨慎乐观。就像武契奇说的,路障有望在24至48小时内被移除,“但不信任感没有被移除。”
崔洪建说,首先,科索沃与塞尔维亚在独立地位问题上的矛盾是困扰双方关系的重要因素。这一根本矛盾不解决,危机还会以其他方式引燃,例如因科索沃塞族人权益问题引发纷争,等等。
其次,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科索沃希望利用环境的变化,加快“独立建国”进程,使形势更趋复杂。背景在于,西方希望将俄罗斯的大国身影从西巴尔干地区排挤出去。因此在科索沃眼中,武契奇政府对西方和俄罗斯平衡外交的做法将会陷入失衡。科索沃想利用塞政府的外交处境,使“独立建国”板上钉钉。因此,不排除局势存在被重新激化的风险。
刘作奎认为,从目前看,激烈的地区冲突或大规模战争不太可能上演。一是北约和欧盟仍在控局,尤其欧洲绝不愿看到在乌克兰危机阴云还未消散之际,地区再爆发一场战争。二是科索沃在历史上已被各种战事折腾得够呛,无论它还是塞尔维亚政府,都缺乏财力、物力发起一场战争。
“因此,塞尔维亚希望对事件进行‘冷处理’——小规模事件或冲突可能难以避免,但无意通过交战来解决科索沃归属问题。反观科索沃,它似乎急于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外界对其独立身份的承认,但它没有考虑到塞政府如果在这一问题上退让,将会丧失合法性并导致下台,武契奇不可能做出让步。”
和平谈判有没有出路?
欧洲新闻政策评论网站“欧洲动态”新闻网指出,在欧盟斡旋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于2013年签署旨在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布鲁塞尔协议》。然而,双方关系的重大症结导致协议很大程度上没有执行。眼下,欧盟已提出一份致力于双方关系正常化的新提案,并附上时间表和行动大纲,欧盟官员希望双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达成最终协议。
刘作奎表示,欧盟的提案如果经过国际社会的协调,对解决问题应该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核心问题在于,塞、科双方对关系正常化的理解不一致,分歧仍然在于到底以“一个国家”的模式相处,还是国与国交往。而欧美并不会做出明确界定。所以问题的解决难免会经历曲折过程。
崔洪建认为,欧盟的身份比较尴尬。一方面希望在外交斡旋上发挥作用,但另一方面与塞尔维亚的关系不如以往,变得更为紧张。
“从几件事可见一斑。”崔洪建说,第一,本月早些时候,由于欧盟在科索沃“政府部长”任命问题上的态度令塞尔维亚感到不满,塞方对欧盟—西巴尔干峰会采取抵制态度。第二,在新一轮紧张期,科索沃提出加入欧盟申请,而欧盟第一时间的表态是“欢迎”。
“这样一来,对塞方而言,欧盟介入调停的信誉将受到较大损害。”崔洪建说,“接下来欧盟还想发挥作用的话,必须改变有所偏袒的立场,充分考虑塞方关切,否则非但无助于事态缓和,还可能使局势趋于复杂。”
崔洪建指出,由于此轮危机引发科索沃当地塞族警察离职、议员辞职等多层面问题,下一阶段如何使科索沃北部恢复秩序、重新发挥议会功能、调整塞族聚居区与科索沃当局的关系,都将成为判断局势是否走向缓和的指标。“尤其是科索沃塞族人与当局的关系,如何找到平衡点,将有待观察。”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张全
网友看法
1、网友坦坦荡荡的重头再来:所有的专家分析我都不信。
2、网友平凡路上平凡人v:支持577
3、网友24度Azgkc:支持贝尔格莱德
本财经资讯由乌暗财经网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乌暗财经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