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暗财经

机构预测30万家药店将倒闭

来源:微博抖音 时间:2025-03-26 20:30 阅读

据乌暗财经网小编发现到,关于机构预测30万家药店将倒闭的最新热点内容如下:

机构预测30万家药店将倒闭

2025年第一个倒下的行业出现了,药店。

最近,全国各省的药监局官网都在被药店注销公告疯狂刷屏,其中又以广东省药监局为最,其公告列表在1月8日到2月24日期间连发16则药店注销公告,宣布关停药店数量超过40家。

别看40这个数字小,如果把空间范围拉长到全国,时间尺度拉长的全年,药店关门的数量将直接膨胀1000倍!

根据咨询服务平台中康药店通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药店闭店数量共计39228家,几乎关掉了一家蜜雪冰城,闭店率为5.76%,同比2023年增加近两个百分点,更可怕的是,现在还处于药店关门加速的初期。

2024年第三季度,门店关停数量为9545家,第四季度,该数字跃升为1.4万家。

行业机构预测,本轮行业调整预计将会有超过30万家药店关门歇业,对当前门店总量在70万的药店行业来说,这将会是一场波及所有人的风暴!

只讲你听得懂的商业故事,大家好,我是咨云君。

01

为什么几年前还一片欣欣向荣,能够一条街开七八家的药店行业,突然之间不行了?

2023年3月,我对药店产业做过一次深度解读,当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开起药店来比开奶茶店还疯狂。

从数据上来看,2017年末时,我国药店数量还仅为47.2万家,但到了2021年末就增长到了60.7万家,几乎是以每年3万家的增量在快速狂奔。

而2022年末,我国奶茶门店数量仅48.6万家,无论是布局密度还是数量规模,都要远远逊色于药店。

之所以造就这种现象,是因为2017年4月,卫计委对外发布了《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了2017年9月30日以后,公立医院药房所销售的药品,必须实现零差价零加成,也就是多少钱进的多少钱卖出去,医院不许在中间赚差价。

除此外,作为配套政策,2016年发布的《促进医疗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表示医院应当按照药品通用名向患者开具处方,并禁止限制处方药外流,保障患者的购药选择权。

这两则通知公告放在一起,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未来医药零售市场的发展方向会逐渐由院内市场向院外市场,也就是药店转移,而彼时我国药品终端销售市场规模合计约1.6万亿,其中药店渠道仅占3577亿,余下基本都在院内市场。

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零加成和禁止限制处方药外流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给药店产业画下了个万亿规模的市场馅饼,这也直接导致卫计委通知发布后,各大资本在2017年开始争相涌入药店产业,疯狂的砸钱扩店。

以至于短短7年时间,国内新增了超过20万家药店。

截止今天,卫计委针对医疗产业的综合改革仍在推进中,药品零售的大方向也没有变化,为何药店产业会突然引来闭店潮?难道是资本撑不住了?

02

药店行业的本轮调整,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核心原因,也是直接导致资本失去耐心的现象是,医疗综改改了那么多年,处方药的大头依旧在院内市场,并没有明显的向院外药店转移的趋势。

根据财信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2015-2022期间,中国零售药店的销售规模虽然由4000千亿增长至8725亿,翻了近一倍。

但深入了解数据结构会发现,主要的增量是由非药产品带来的,药品销售规模仅由3000亿增长至5000亿,其在总销售额中的占比反而还由此前的66%下降至59%。

这种现状显然与2017年时许下的万亿馅饼相差甚远,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药品零差价零加成的限制政策面前,公立医院还要握着药品销售这一职能不放手呢?

答案是:账期。

有在经营企业的朋友应该看到这两个字的一瞬间就明白了,没错,对于每轮采购规模上亿元的医院来说,其获利空间不单单局限在药品的价差上,还包括药品的采购账期所带来的隐性财务收益。

根据《财新》杂志的一篇深度报道显示,药品进院后,医院给药企的回款周期通常在6-9个月,而内蒙和东北等地的账期甚至还会翻倍延长至15个月,这几乎相当于一笔免费的无息贷款。

而根据人民日报2023年的一篇报道显示,我国公立医院负债总额为1.9万亿,资产负债率达45%,二级公立医院甚至超过50%,在这样的债务压力下,虽然药品本生不赚钱,但由药品账期而带来的短期现金流,却是一笔不错的生意。

除了医院的因素以外,医保,尤其是地方医保在处方的流转上也有自己的考虑。

处方药外流,意味着患者可以在具备门诊统筹资质的药店直接使用医保购药,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医保基金带来了更为沉重的支付压力。

从药品种类上也能直观感受到处方药外流给医保,尤其是地方医保基金带来的冲击。

一般来说三甲医院常备药品约为1000-1500种左右,其中以集采和基药占比为主,在近几年的灵魂集采的操作下,院内市场给医保基金带来的冲击得到了控制,但在院外市场,医保基金需要支付的药品种类和费用都要更高,根据国家医保局最新印发的医保目录来看,在保药品总计3159种,是院内常备药品的一倍以上。

事实上,在一些门诊待遇过高的中部省份,由个人账户划转而来的基金在2023年就已经使用殆尽,这也是不少地方开始逐渐放缓,乃至叫停将定点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的工作。

福建医保局在2024年出台过一项规定,要求医院在开具院内市场能够提供的药品时,不得实行处方流转。

在医院和医保的双重因素影响下,综合医改为药店产业画下的万亿馅饼迟迟无法兑现,最终让药店产业在2024年进入了集体性的经营困境。

03

从国际上的数据来看,欧美国家药店的店均服务人口约在5000-6000人左右,我国的店均服务人口在2016年综合医改前为4112人,相对来说贴近欧美水平。

但在2017年后,随着资本追逐万亿馅饼而带来的药店扩建潮,截止2024年我国药店总规模已攀升至70万家,店均服务人口下降至2113人。

这种饱和式的药店供应潮直接导致本来利润还算不错的药店产业在充分竞争下,基本无法靠自身实现盈亏平衡了。

一方面是过度竞争,一方面是万亿市场迟迟不见落地,在如此趋势下,中小连锁的药店品牌扛不住亏损压力率先退场。

根据中康药店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Q4季度的门店数中,行业TOP100的品牌门店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213家中小型连锁药店的门店数量则出现了12%的降幅,是首轮被市场出清的参与者。

但中小品牌的出清并不意味着风险的结束,目前圈内的共识是至少有20%的药店将在首轮波动中被出清,而长远来看,在药品市场依旧以院内药为主导的情况下,全国40万,乃至20-30万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市场平衡点。

对当前门店总数为70万的药店产业来说,这将会是一场漫长而又深远的市场调整。

网友看法

1、网友专业做输送机:网上阿里大药房价格便宜又方便

2、网友多才溪流Zl:一条街二百米、最少有两家药店,药店比饭店还多,一样的药十家十种价格,高和低差价十几块。

3、网友大爱无言:下一个就是诊所和民营医院了[捂脸]

4、网友中科精研:套医保成了资本的狂欢, 捞够了一地鸡毛

5、网友乖巧白云W59:应该倒闭太坑人一合感冒药实店售价26元网购三合同厂家同规格14元七角一合平均不到5元实体店加了5倍,所以实体店早倒闭早好,害群之马,开下去要坑多少人。

6、网友奋发橘子Tf:药店是该整治一下了。

7、网友雷特男孩:医院开的药几块钱,外面药店居然要几十块

8、网友xy十八子:倒闭最正常不过,估计中国的药店比世界加起来的都多[祈祷],太不正常,也从侧面说明,医院的药品价格太高,才导致中国药店片地开花[祈祷]

9、网友魔法西柚4z3:药店关闭大吉,代表咱们中国的老百姓终于受益了,可以预见老百姓买药有又方便又便宜的地方买药了

10、网友雨中348:到处是药店就不正常,如果不是效益好谁会连片开药店?医改的结果是否与设想一致,很难下结论,但愿不要真正影响到老百姓的吃药治病。

11、网友机智的圆月SD:满大街都是药店,却很少倒闭。药店比餐饮店还要多,实属不正常。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太严重。

12、网友清新钢琴R1:谁审批了满街的药店?

13、网友幸运花猫:约店关门,医保也好多不会交了[偷笑]。

14、网友向清闲者靠近:这只是片面的,跟利益集团有关!现在有一种“集团药店”的名字,称能短时间开启几十家同名分店,就可以申请集团药店。有小县城或县级区,每个居民小区都有同名小连锁药店,相距百十来米。难怪药店关门潮如此之多!垄断垄断还是垄断。

15、网友没有用户名:表面上关停,实际是整合壮大。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16、网友自由的溪水us:第二应该是彩票店倒闭潮,没错!

17、网友智勇双全星球ec:药房多,反映了什么样的国民身体健康?值得上级部门反省!

18、网友坦坦荡荡大蝈蝈:乌鲁木齐满大街都是药店,壮观[发怒][发怒][发怒]

19、网友一心一意咖啡YPI:药店多过米铺,并不是好现象。

20、网友用户5314672516548:奶茶店倒闭完了,我都拍手称快,太害人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