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点个关注,以便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也能更好的互动,感谢支持!
在过去,农村医疗一直面临着“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很多农民因支付不起医疗费用而不肯去医院。
但自从2003年农村医疗保险建立后,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大大提高,不仅减轻了医疗花费,还让农民对身体健康更为重视。
近日,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宣布,2023年新农合再次上调30元,每人缴费380元,尽管参保费用上涨,可6个好消息传出,且3类人可减免费用,大家一起来看。
一、新农合涨至380元
根据《关于2023年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可见,2023年新农合缴费最低标准为每年每人380元,而去年参保费用为350元,这意味着今年再次上调30元。
而对农村家庭而言,这无疑是很大的负担,以现今二胎家庭来看,子女二人、夫妻二人、父母二人共计6人,最少需要参保2280元。
对于农民而言,2000多元不是小数目,要知道一亩小麦纯收入不足1000元,至少需要种植2亩半小麦才能交上这笔钱。农民赚钱本就不容易,交上这笔钱后,生活又要拮据不少。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直至2006年时新农合保费都为10元/年/人,但2007年门诊统筹政策执行,个人账户取消,参保费用涨至20元每人,这之后16年里新农合每年都会上涨,近10年来几乎每年都会上涨30元左右。
如2013年新农合缴费为120元,次年涨至150元,2020年涨至280元,2021年涨至320元。
尽管涨幅不是太大,可逐年上涨让很多人吃不消,农民参保负担逐年增加。
最重要的是,380元只是最低标准,笔者家乡早在去年就涨至380元,预计今年将涨至400元大关。吉林长春去年参保费用为370元/年;淄博为410元/年;嘉兴为640元/年;珠海为500元/年;浙江不少地方更是涨至600元每年。
二、保费年年上涨?
很多农民抱怨,自2003年新农合试点后,其参保费用才不过10元,为何如今涨了这么多?
至于参保费用为何上涨,卫生部曾表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物价上调,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看病需求增加,报销费用增多,特别是慢性病、大病报销比例增加,使得新农合资金池压力较大,因而这才逐年上调新农合缴费成本。
也确实,如今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老人多达2.64亿人,而老人的看病需求比较多,使得医保报销负担加大。
如2022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9.8亿人,全年医保支出金额为9353.44亿元,医保住院费用为16265.94亿元,极大减轻了参保人员的医疗压力。
如果不扩大医疗参保费用,那接下来一年的医保支出费用将高出个人参保费用,这对看病人员来说是极其不友好的,只会增加全民的看病压力。
而提高个人缴费也可有利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可让参保人员享受更高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医疗质量,而医疗资源也可进一步优化分配。
看似农民参保费用上涨30元,可政府为每个人提供的补助标准已涨至640元每人,也就是说每人实际享受的医保统筹资金为1020元。
看来,个人参保标准提升,国家的财政补贴和扶持力度也在持续加大,确保百姓们的医疗负担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参保费用上调,可新农合的福利水平也在逐年增加,今年更是迎来6个好消息。
三、新农合6个好消息传出
1、持“居住证”参保
很多农民常年在外地工作,但却无法享受当地的医疗报销水平,以至于大家有病不敢去治疗,挂一瓶水就要七八十元。
不过《通知》明确表示,对那些常年在外工作的农民工,接下来将全面执行“居住证”参保政策,而对这类参保的人,当地政府需以同等标准为其进行医疗补助。
如此一来,农民工看病将会更方便,可更好享受当地的医疗资源和报销福利,有什么大病不必再回到户籍地治疗。
2、住院报销比例70%
在过去,新农合报销水平并不是太高,普遍在30-50%,远不能和职工医保相比,农民的看病压力依旧比较大。
不过,为了能够让百姓们的看病压力减轻,《通知》提出将继续扩大百姓们的住院报销水平,保证报销比例稳定在70%左右。
如此一来,住院医疗费用为2万元,大家只需要支付6000元即可,剩下的1.4万元可由医保报销,大大减轻了百姓的医疗负担。
此外,接下来还会引导慈善机构、商业保险、医疗互助等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对重大病患人群进行救助,减轻重大病患的医疗负担。
3、门诊药物报销范围增加
在过去,门诊药物报销范围并不是太多,很多疾病的相关药物都无法报销。但从今年开始,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药物,也可享受医保报销。
《通知》还建议,对有经济基础的省市,继续健全门诊保障机制,将心脑血管疾病等药物纳入报销范围内。
而对农民来说这是一大好事,毕竟现在60岁以上的老农们,因常年劳累工作,身上的慢性病比较常见,需要常年吃药维持身体健康。而随着药物报销范围增加,大家的医疗负担进一步减轻。
4、完善跨省报销机制
在以往,医疗报销比较繁琐复杂,特别是异地报销,需要层层手续才可报销,而百姓们往往很长时间才可拿到报销费用。
以至于很多农民工生了大病后,不敢在工作的城市看病住院,就是怕报销麻烦。
不过如今我国将继续完善跨省报销机制,每个县城都有一家医院可实现跨省联网报销机制,如此一来大家异地跨省报销将不再有太多麻烦。
与此同时,很多医疗器材、医疗服务也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内,就连民族药物、中药饮片也被纳入其中,从而增加了医保范围。
5、减轻生育负担
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社会方面的生娃积极性并没有因此而提升,不少人抱怨生育成本太高,因而放弃了生育。
为了能够进一步刺激年轻人的生娃热情,《通知》中也提出了将加强居民医疗费用保障,加大对生育二胎、三胎的医疗报销力度,减轻居民的生育费用。
目前已有部分城市出台详细标准,如云南曲靖,生育二胎、三胎可分别一次性补助2000元、5000元,而0-3岁孩童还将发放800元/年育儿津贴。
6、药品价格更透明
针对过去药品价格不透明,部分医院随意涨价的情况,《通知》中明确表示,今后将对重点药品以及医疗器材价格常态化监测,使得这些药品、器材价格更透明,避免部分医院涨价的情况出现。
此外,接下来还会研究长期住院“按日付费”政策,对于家里积蓄不多之人,可按日支付费用,以缓解这类人群的经济压力。
四、农民参保热情降低
近日,一河北七旬老农王大爷,因常年从事苦力活,身体吃不消,不久前身体不适,腰部疼痛,不得已前往北京医院治病。
可让他想不到的是,住院花费3万余元,但新农合只报销900多元。
很快,这件事上了热搜,很多人不解,只报销900多元,这新农合交得有何意义?
不过官方很快回复,报销金额完全合规。首先,王大爷是省外三甲医院报销,需除去3500元起付线;其次医疗检查数千元费用不给报销;再者,手术收据中的1.4万元一次性手术刀头费用无法报销。
除去不能报销部分,可报销金额为5000余元,再除去3500元起付线,报销金额只有2000余元,报销比例为40%,因而最终报销972元,完全合规。
王大爷的遭遇让不少人对新农合失去了信心,大家认为这新农合已是“鸡肋”,交不交似乎都可以。
其实,近年来农民对新农合参保热情明显降低,村干部为了能够收缴,挨家挨户上门讲解新农合政策。
可即便这样,大家的参保积极性也不高,主要是以下4个因素:
1、账户无法累计
新农合参保原则是一年一交,如果2022年度忘记缴纳,那今年任何疾病都无法参与医疗报销。
新农合还有一个特点是,不管你使用与否,到了年底全部清零,就算逐年缴费,账户也不累计,这对身体健康,还在壮年的农民来说并不划算。
2、报销水平低
新农合参保费用可谓是年年上涨,可实际上报销比例并不是太高,尽管政策上表明报销比例为7成,但这只限于乡镇医院。
从农民的实际反馈来看,市级医院或省外医院,实际报销比例只有30-40%,只有县级、乡镇医院报销比例才会更高,可县级医院医疗水平不是太高。
就算报销比例可达到70%,但无法报销的部分依旧很多,检查费、进口药物等费用都无法参与报销工作,再加上起付线限制,更是使得实际报销费用大大降低。
3、异地报销麻烦
我国每年有3亿农民进城工作,这些人在城市里生活最怕生病,随便感冒发烧挂水就需要七八十元甚至更多,而在乡镇医院却只需要30元不到。
有人好奇,为何不使用新农合报销呢?实际上异地报销十分麻烦,除非大病大家才会去户籍地医院开转诊手续,小病只能去小诊所挂水或直接购买药物。
但《通知》中将进一步完善异地报销以及“居住证”参保政策,相信这一麻烦不久后将不会存在。
五、三类人可减免
尽管很多人抱怨医疗负担比较大,可针对那些真正贫困之人,国家也给出了适当减免甚至全部减免的福利。
1、特困人群
对那些生活十分困难的人,如丧失劳动力的重残贫困人群、孤儿,可由政府全额担负此费用。如陕西省就明确规定,特困人员、孤儿、五保户可享受全额资助。
2、低保户
低保户本就是十分贫困的代名词,这类人经济收入低于当地贫困线,他们每年收入非常之低,政府每月都会为其补助一笔费用,让其衣食无忧。
而对于低保户,政府也会提供全额资助或部分减免政策,如陕西省对低保户提供定额资助,还有部分省份提供减免50%补助。
3、易返贫致贫人口
在过去,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享受部分减免福利,不过自2021年底我国全面迈入小康社会,贫困人员全面脱贫之后,自然也就没有建档立卡户。
不过,为了避免刚脱贫人员因病返贫,政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也提供了医疗减免政策,使得其享受医疗救助的好处。
当然,每个省市的减免、全免贫困人群并不相同,如上海地区对60岁以上的低收入困难家庭和低保成员以及高龄老人、重残人群均可得到医疗帮扶。
而笔者所在的江苏省,70岁以上老人无需缴纳新农合,只要子女参保,老人就可享受医疗报销福利。
可以说,虽然新农合参保费用逐年上涨,但国家也提供了很多好处和福利,因此大家务必积极参保,一旦大病来了,就可享受更多的医疗福利,大家咋看呢?
网友看法
1、网友成熟宇宙Ok:农村60岁老人的退休金像新农合这么涨,农民的生活就好过了。
2、网友幸运咖啡Pc:是拿老百姓的给那些免费医疗的人去享受了
3、网友快乐的明镜80:应该70岁以上的老人。免交。合作医疗。费用。因为一家。最低有四个年轻的人。再交合作医疗。家庭成员。父母和两个孩子。已经就交不少了。再说也用不到,有的。
4、网友不吃肉肉不不长肉肉:我爸爸一直都是高血压,在医院拿过一次药,医院的药比外面贵一般,就算报销也是外面一般价格,从那以后再也不去医院拿药了,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医院说起来报销,其实就是把医院成本提高,然后让你们觉得报销了,想想以前看病几十块就可以拿个药,现在一进医院,从检查到拿药没有千把块钱别想把病看,现在好多农村老人病了不敢去医院,都是去小地方拿点药,不到住院的地步坚决不去医院,口口声声说人民减轻负担,那一样又减轻负担
5、网友CAPF钢枪:政府还补贴了???为什么我住院医生要先问我有医保没???我儿子没医保,我侄子有医保,两个人都是同样的感冒发烧,侄子早两天住院,我儿子住院花了两千多,我侄子报销之后也是两千多,我侄子还多花了三百多块钱,医保????感冒要住院,住院就是好几千!这个医保没办法想象!坑人
6、网友孤舟蓑笠翁1633:这还好消息
7、网友真诚书签lv:涨吧,涨到没有一个人愿交的时候就到头了
8、网友大郭书凯彩钢彩铝瓦:刚刚去除固定手术出院5天,和别人闲谈时谈及术后用镇痛棒一,本人镇痛棒费用700元,新农合报销是百分之56左右,单这一项报销将近400元,个人承担300元,那人说,他也是做一手术,因没交新农合,属于自费,一个镇痛棒270元,大家看看有新农合老百姓是少花钱了还是多花钱了?
9、网友顽强露珠iU:我老公今年在宁夏生病住院,花了两千多,报七块多,连八块钱都不到,真是讽刺
10、网友基层菜鸟小陈:我就这么说了,住院报销再多,其实剩下的部分,就是真正需要花的部分。。比如住院去了3000,你自己出2000,说白了,这个治疗本来也就只需要2000。。我儿子以前住院,基本晚上都是回家睡,医院一样每天晚上30还是多少的夜间护理费,然后这个不报销那个不报销。。反正感觉医保基本就是富了医院。
11、网友峁冲木旦:莫要相信什么70%,实际上没有新农合之前,同样的病花不了那么多钱,甚至即使报销了自费的钱依然比之前更高!
12、网友张半仙不是仙:这是个亲身经历真实案例 五月份去三明甲医院做肠镜! 医生问“自费还是医保”? 我问“有何区别”? 医生“自费大概一千多块钱,医保差不多三千多”! 我想了想“自费吧”!
13、网友用户9750516411781:我爸胸口疼,在山西三大医院住院,所有检查都做了个遍,光穿刺做了三遍,愣是没查出啥病,还让到别的研究所做检查,一次二三千还是没查出啥原因,只好出院!后来找老中医看,花了几百块钱吃十多副中药好了!唉,医院还能信么???
14、网友张:在文章内,提到王大爷报销情况,可以看到农民不愿参加新农合的真正原因了吧?实际花费三万元只能报销900元,这实际报销比例只为3%,所以一大部分群众就不愿意再交新农合了,要想改变这方面的现状,建议把检查费用,手术费用全部纳入到报销范围之内,因为这方面的费用也是冶病所必须的费用,在这方面,改进之后,相信广大人民群众还会积极缴纳新农合的。
15、网友简单苹果WM:交有什么用,今年交了都没用上,就把我们老百姓的血汗钱清零。还年年涨我们百姓真的难。
16、网友单纯柳叶Is:我老婆周身类风湿性关节炎有8年了,刚开始住院半个月,出院去办慢性病本,爱搭不理告知办了也没用,这4 5年都是到省立医院门诊拿药回来吃,手里没钱了就在家小药店拿药维持,家里九口人每年都在缴,不知道每年几千块钱有什么用,负担是减轻了??
17、网友用户4573041216097:全民拒交、支持
18、网友善良暖阳VIA:我强烈建议新农合真的不要再涨了,老农民真的交不起了,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可是农民收入提不高呀,我个人认为还是少交点,报销少点也没事的,近期药品价格是有下降,可是医生收费是越来越高了,我们去医院买药没报销,看病没住院没报销,就前几天我去政和医院买了一盒〈醋酸钙片)药品只有十五元二角,医生开单费收了二十七元,一盒药的开单费差不多要生产两盒药的价格,这种情况老农民真的受不了了。希望政府部门尽快解决问题,减轻农民的负担。
19、网友用户6272232698292:其实本人有个建议,医保跟汽车保险一个道理,就是本年度如果有报销次年可以提升报消比例,就拿我家里6口人情况来说从10一年到现在320一年从来都没有报过医保,偶尔小感冒自己买一点药就行了,如果本年度没有报消是否可以减少医保费用,反之五年之内适当的增加保费
20、网友幽默大窟窿:一对孕妇去同时去医院,同时出院还住同一个病房,结果新农合报销以后和没有新农合的花钱一样多,什么原因
本财经资讯由乌暗财经网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乌暗财经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